作为长期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问题的学者,匈牙利中东欧亚洲研究中心主席、ESSCA管理学院欧亚研究所兼职教授马都亚(TamasMatura)对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有着自己的观察和见解。正值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苏州召开之际,马都亚在匈牙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11月24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首次在中国举行,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 马都亚:自从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于2011年首次在布达佩斯举行会晤以来,华沙、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等地先后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6+1”框架成型后,中东欧各国的政商界人士越来越了解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同时也给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像匈牙利、马其顿和塞尔维亚这些国家可以在席大大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其他一些中东欧国家如捷克则与中国增强了政治互信。“16+1”合作机制的前景是光明的,重要的是大家要有耐心。 马都亚:匈牙利一向在“16+1”框架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角色。匈牙利位于欧盟的中心地带,目前两国合作筹划建设的匈塞铁路将延伸至希腊的比利埃弗斯,会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此外,匈牙利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华人,中资机构如中国银行和华为公司都选择在匈牙利设立中东欧地区的首家分支机构。匈牙利政府也一向致力于与中国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合作关系,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中东欧国家。众所周知,匈牙利也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有东亚祖先的民族,匈牙利人姓在前,名在后,与中国一样。 记者:您刚在中国参加“中国-中东欧青年政治家论坛”,能否谈谈您的感受? 马都亚:今年10月,我第二次参加了这项活动,感到十分荣幸,这个论坛对增进相互理解非常有益。在那里能遇到中东欧国家的众多青年政治家,当然,如果有更多的中国青年政治家参加就更好了。我真诚希望匈牙利可以考虑在布达佩斯举办下一届论坛,希望能有更多中国杰出的青年参加进来。 马都亚:坦率地说,双方之间由于文化差异难免会有所不同。比如中国人通常先建立合作框架,然后再通过具体实践去充实框架;欧洲人则习惯先考虑具体合作细节和项目,然后再围绕这些项目去建立制度。由于具体合作信息的不足,一些欧洲人感到“16+1”缺乏透明度,因此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对于“16+1”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我认为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首先,发展基层交流最重要。中国和中东欧各国政府应加大对民间组织机构交流的支持。一般由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项目只能引起一部分特定人群的关注,很难在更大的公众范围内引起注意。如果能把社会各个层次的民间组织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更多民众参与进来,就会促进双方更好地交流。 其次,中国政府可参考欧盟的“让·莫内讲席教授”项目,在中东欧国家的大学设立“孔子讲席教授”,这有助于在中东欧国家的下一代精英中公正、全面地介绍中国。同时,为加强相互了解,中东欧国家也可在中国的大学设立讲席教授。中东欧地区可以成为中国在全世界推广此类项目的试点地区。 最后,双方迫切需要培养w66利来注册下载专家,并成立区域工作组,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新的欧亚通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需要对这一伟大工程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和分析,这也会为中欧合作开创更好的未来。(记者 任鹏)
三、供交通、民航等专项用户汽、柴油最高供应价格w66利来注册下载调整。调整后的汽、柴油标准品最高供应价格每吨分别为 7695元和6400元。其中,供渔业、林业、农垦用汽、柴油供应价格暂按供军队用油价格执行。
国际媒体从中国与会人员名单里读出了深意。彭博社的w66利来注册下载专门以“阿里巴巴”和“华为”作为小标题:“作为支撑李大大讲话的论据,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人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也参加论坛年会。”实现协调发展,要善用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短板具有两重性,既是薄弱环节和掣肘因素,又是潜力所系、空间所在。补短板,往往能够打通新的发展路径,形成推动发展的新动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面对可能持续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辩证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陈键兴)记者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获悉,根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23日安排两岸食品安全业务主管部门专家在北京召开两岸食品安全交流会议,落实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共识,保障两岸同胞w66利来注册下载权益。 双方就加强两岸食品安全信息通报、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市场风险管控及完善食安突发事件协处机制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一致肯定协议执行成果。商定进一步研究、协商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通报及后续处理机制;加强两岸食品安全标准技术交流;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平台,让两岸民众了解两岸食品安全合作的成果。会议就台湾近期发生油品安全事件后续处理机制达成共识,同意在大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增设“两岸食安协议”大陆执行及联络窗口。